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中國轉基因動物研究爭議中進行

【大公網訊】就在中國糧食專家和環保人士對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等問題展開爭論時,另外一些科學家一直低調地從事轉基因動物研究並不斷取得新成果,轉基因動物產品的商業化也在探討之中。

曾培育出世界首例試管山羊和中國首批試管綿羊、試管牛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幹院士,是家畜繁殖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專家。據他介紹,中國轉基因動物的研究成果顯著,已培育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轉基因奶牛育種基礎群,創造了肉質優良、抗病能力明顯改善的轉基因豬、羊育種材料。一批重要基因、轉基因技術和安全評價技術體係構建也取得了明顯進展。

轉基因動物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批轉基因絨山羊的問世。這項研究是由內蒙古大學劉東軍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旭日幹院士指導下完成的。他們利用克隆技術,將對絨毛生長有促進作用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基因載體植入絨山羊卵子,培養成胚胎後移入母羊體內,從而得到了14只帶有這種外源基因絨山羊羔。這種轉基因山羊能有效提高絨毛的產量和品質。

同樣在旭日幹院士支持下,內蒙古大學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光鵬博士所帶的團隊,利用從優質荷斯坦奶牛耳取下的一塊組織細胞,建成含有歐米茄-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目標基因克隆胚胎,將其移植到母牛體內並使其受孕,最終產下轉基因牛,如今將滿周歲。

中國科學家在宣佈這些科研成果時顯得甚為謹慎、低調,均在轉基因牛羊出生幾個月、經反復測定確認外源轉基因表達後才在小範圍內組織召開通報會。目前,這些食用常規飼草料的轉基因牛羊,均在健康成長中。

另據了解,在此之前,中國科學家還成功克隆出了轉基因兔、培育出了快速生產轉基因鯉魚,以及含有藥物基因的動物,如含人血清白蛋白的轉基因豬、含人乳鐵蛋白的轉基因牛、帶有t-PA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的轉基因羊等。

旭日幹院士表示:「克隆轉基因動物的目的是保護優良品種、培育具有特殊功用的新品種,若不加以利用便失去其本身的意義;因此,需要企業和社會的廣泛參與轉基因克隆牛羊的養殖,形成規模產業。」

中國規模最大的白絨山羊種羊場——內蒙古白絨山羊種羊場場長劉少卿希望轉基因克隆阿爾巴斯白絨山羊能儘快成為當地農牧民致富的幫手。此外,也有養殖企業對含歐米茄-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轉基因牛犢具有濃厚興趣。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此前曾表示,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應用是大勢所趨,是中國實施科教興農、提升科技競爭力的重大發展戰略。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

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轉基因動物商品化或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的邵建成表示,出於對轉基因產品安全方面的考慮,目前對轉基因產品仍然持謹慎的審批態度。

2001年國務院出台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轉基因生物要實現產業化,首先要取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這是一個漫長而嚴格的過程。」曾成功克隆出中國第一頭轉基因豬的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劉忠華說,「這主要是出於對轉基因動物安全性的考慮。各國政府對此都保持著謹慎的態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標準,對轉基因動物產品進行長時間的安全性評估。」

邵建成說:「目前已有一些從事轉基因研究的單位提出了安全評估申請,如轉基因豬、牛、羊、魚等,安全評估等工作在逐步進行中,至今還未發放過安全證書。」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曾在今年初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談到轉基因生物時表示,什么品種可以推廣、可以產業化,國家總的原則是,依法管理、嚴格程序、科學評估。

唐仁健介紹說,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組織開展轉基因生物的環境安全、食用安全、檢測、監測等技術研究,實施全程風險評估和控制,實施嚴格的安全管理和長期生態環境監測,確保生態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19日電

(劉映南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